跳转至

第十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的发展理念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道理,指明了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二、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 习近平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党的十九大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写入党章,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谋篇布局更加完善、系统、成熟。
  •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

三、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

四、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认识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不同。
  •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突出问题。
  • 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保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