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 资本的形式与本质

资本首先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等同于资本。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在形式上有明显区别。在“W-G-W”这个公式中,W 代表商品,G 代表流通中的货币,这一公式表明商品流通的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在“G-W-G”这个公式中,W 代表商品,G 代表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货币,而是作为资本的货币,G'代表的是价值增殖后的货币。这个公式表明资本运动的一般目的是价值增殖,因此被称为“资本总公式”。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商品交换的原则是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交换领域不能创造新价值,但资本总公式却表明,资本在流通中创造了新价值。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

2.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都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素,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 劳动者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劳动者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 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劳动者没有生活资料来源,因而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买卖关系,而实质上是资本家支配和剥削工人的雇佣劳动关系。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3.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的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这包括三个部分:

  1.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由于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所以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一旦劳动力价值降低到这个界限以下,劳动力就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维持。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特殊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用 m 表示)。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4.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体现出来,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