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 社会实践是社会意识的基础: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能动性。
2. 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 初始意识的形成:人类最初的意识是在物质生产及交往活动中产生的,是“纯粹动物式的意识”。随着生产和交往的发展,伴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了人类最初的思想家,意识开始独立于世界,构造出“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
- 意识的变化: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生活决定意识。
3. 社会意识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例如,原始社会中只有朴素的公有观念,而私有观念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未来,指导实践;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发展。某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可能领先于经济发达地区。
- 内部形式的相互影响和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并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 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量并影响历史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发展。
5.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 通过实践实现:思想要实现必须通过实践力量,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意识的作用程度和范围与其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