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至

文件的組織結構和存取方式

文件的組織結構和存取方式決定了檔案在儲存媒體上的佈局,以及作業系統如何存取和處理這些檔案資料。

檔案的存取方式

根據文件資訊的存取次序,可以將文件的存取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1. 順序存取
  2. 將文件中的資訊依序依序進行讀寫操作。
  3. 典型設備:磁帶,適合處理大批量順序讀取的資料。
  4. 優點:簡單、操作成本低。
  5. 缺點:只能按順序訪問,效率較低,不支援隨機訪問。

  6. 隨機存取(直接存取):

  7. 可依任意次序隨機讀寫檔案中的信息,而無需依序存取。
  8. 典型設備:磁碟,可以根據邏輯位置直接定位到檔案的實體位址進行操作。
  9. 優點:存取速度快,彈性高。
  10. 缺點:實作複雜,適合小檔案或需要頻繁隨機讀取的檔案。

  11. 按鍵訪問

  12. 根據給定的鍵(主鍵或記錄名)進行檔案的存取。
  13. 需先檢索對應記錄的邏輯位置,再轉換為儲存媒體上的實體位址進行存取。
  14. 常用於資料庫系統中的檔案操作。

  15. 存取方式的選擇因素

  16. 文件的性質:區分為串流文件和記錄式文件。
  17. 儲存設備的特性:例如,磁帶適合順序訪問,磁碟適合隨機存取。

檔案的邏輯結構

文件的邏輯結構描述了文件在邏輯上的組織形式,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 串流文件(無結構文件)
  • 邏輯上是一串連續的字元集合,沒有內部結構。
  • 常見於文字檔案和二進位檔案。

  • 記錄式文件(有結構文件)

  • 由若干邏輯記錄組成,每個邏輯記錄都是獨立的基本資訊單位。
  • 透過主鍵(如 ID)區分不同的邏輯記錄。
  • 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 順序檔案:記錄依序儲存和存取。
  • 索引檔案:透過建立索引,實現快速檢索和存取。
  • 索引順序檔案:結合順序檔案和索引檔案的優點。
  • 直接文件:透過直接存取記錄實體位址,實現隨機存取。
  • 雜湊檔案:利用雜湊函數快速定位記錄,適合快速尋找操作。

檔案的物理結構

文件的物理結構描述了文件在儲存媒體上的實際組織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順序結構
  2. 檔案在儲存媒體上是連續存放的,邏輯上的記錄依序儲存在相鄰的實體區塊上。
  3. 優點:順序讀寫效率高。
  4. 缺點:容易產生碎片化,無法支援隨機存取。

  5. 連結結構

  6. 文件中的記錄透過指標連結在一起,不需要在儲存媒體上連續存放。
  7. 優點:減少碎片化問題,支援動態擴展。
  8. 缺點:隨機存取效率低,需要逐一遍歷指針。

  9. 索引結構

  10. 為檔案建立索引表,透過索引表找到檔案記錄的實體位址。
  11. 優點:檢索速度快,適用於大檔案和複雜查找操作。
  12. 缺點:需要額外的儲存空間存放索引表。

  13. 直接文件

  14. 針對記錄式文件,透過主鍵直接定位到對應的實體位址。
  15. 優點:快速訪問,適合頻繁隨機訪問的場景。
  16. 缺點:需設計高效率的映射函數,避免位址衝突。

記錄的成組和分解

  • 記錄的成組
  • 將多個邏輯記錄合併成一個實體區塊儲存。
  • 區塊因子:一個物理區塊中包含的邏輯記錄的數量。
  • 優點:減少 I/O 操作次數,提高資料傳輸效率。

  • 記錄的分解

  • 從實體區塊中分離出單一邏輯記錄的操作。
  • 常用於讀取和處理包含多個邏輯記錄的實體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