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至

設備管理概述

在現代電腦系統中,配置了大量不同類型的週邊設備,這些設備包括用於資訊輸入、輸出和儲存的設備及相應的設備控制器。在大型和中型電腦系統中,通常也會配備輸入/輸出通道。電腦系統中的周邊設備通常被稱為I/O設備。由於這些設備的物理特性操作方式運行速度控制方式數據表示傳輸單位差異較大,因此作業系統對週邊設備的管理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

裝置分類

隨著1980年代以來個人電腦、工作站和電腦網路的發展,週邊設備變得更加多樣化、複雜化和智慧化。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外部設備進行分類:

依工作特性分類

  • 儲存設備:如硬碟、固態硬碟、光碟等,用於資料儲存。
  • 輸入/輸出裝置:如鍵盤、滑鼠、顯示器、印表機等,用於資料輸入和輸出。

依使用性質分類

  • 獨佔設備:一次只能被一個程序使用的設備,如印表機、CD燒錄機。
  • 共享設備:可以同時被多個行程使用的設備,如磁碟、網路設備。
  • 虛擬設備:透過軟體技術模擬出來的設備,如虛擬印表機、虛擬磁碟。

以資料傳輸方式分類

  • 序列設備:資料逐位傳輸,如串口滑鼠、串口印表機。
  • 並行設備:資料同時傳輸多個位,如並口印表機、並口掃描器(逐漸被串列裝置取代)。

裝置的管理功能

現代電腦系統的設備管理主要目的是方便使用者使用,為使用者提供統一的外圍設備介面,同時提高I/O設備的使用效率,以增強系統的並行處理能力。設備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設備分配與去配:管理系統中設備的分配與釋放,使多個程序能夠合理地使用設備資源。
  2. 設備啟動:控制週邊設備的啟動和初始化,以便系統和使用者可以存取設備。
  3. 磁碟驅動調度:最佳化磁碟讀寫操作的調度,以提高磁碟存取效率。
  4. 設備處理:處理設備中斷、錯誤和異常,確保設備操作的正常進行。
  5. 虛擬設備實現:透過軟體技術模擬出設備功能,實現虛擬設備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