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及其規律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是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辯證發展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實現了人們認識具體事物的辯證運動過程。經歷了兩次飛躍,實踐與認識的運動就算完成了嗎?回答是:既完成了,又沒有完成。
(一) 實踐與認識辯證運動的完成與未完成
-
說它「完成了」
-
針對具體事物的認識而言。在由認知到實踐飛躍的這個階段,如果能夠實現預期目的,預想的思想、理論、計劃和方案在實踐中變為事實或大體變為事實,那麼人們對於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某一客觀過程的認識運動就可以算是完成了。例如,工程計劃的實現、科學假想的證實、優秀藝術作品的完成、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落地等,都屬於實現了預想的目的,證實了原來的認識。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更為複雜:
- 事物的複雜與多變:即使是對個別的、具體的事物的認識,也要經歷多次重複。實踐中常常會出現出乎預料的情況,原定的思想、理論、計劃和方案,可能部分或全部不符合實際,因此,思想、理論、計劃和方案的部分改變和調整甚至全部改變也是可能的。
-
多次失敗與糾錯:許多時候,經過多次失敗,不斷糾錯,才能實現主客觀的統一,在實踐中得到預想的結果。
-
說它「又沒有完成」
- 針對實踐和認識運動過程的向前推移、向前發展而言。人們的實踐是向前推移、向前發展的,人們的認識運動也應隨之推移和發展。經過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這樣的多次反复,某一思想、理論、計劃和方案在實踐中達到了預期的結果,這只是對於某一個別事物或某一類事物的認識運動而言。然而,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變革客觀現實的實踐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們對於客觀現實的認識也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觀現實世界的運動變化永遠不會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於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結束。因此,要「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動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
(二) 實踐與認識辯證運動的基本過程
-
認識的反覆循環與無限發展
-
毛澤東強調:「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复,才能夠完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觀」。這個過程是認識辯證運動發展的基本過程,也是認識運動的總規律,顯示認識是一個反覆循環和無限發展的過程。
-
這個過程既是認識在實踐基礎上沿著科學性方向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也是實踐在認識的指導下沿著合理性方向不斷深入推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既不是封閉式的循環,也不是直線式的發展,往往充滿了曲折以至反复,因而是一個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
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 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運動中,主觀必須統一於客觀,認識必須統一於實踐。這種統一是認識和實踐的矛盾在發展中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 具體的統一:指主觀認識要與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客觀實踐相符合,它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
- 歷史的統一:指主觀認知要同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客觀實踐相符合。由於客觀實踐是具體的、歷史的,所以,主觀認識也應是具體的、歷史的。客觀實踐改變了,主觀認識也應隨之轉變。 “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
總結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及其規律,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核心思想。認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化、反覆循環的過程,透過實踐與認識的不斷交替,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知與行實現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