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
人的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實踐的產物。物質與意識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
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辯證統一
正確認識與掌握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需要處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係。
一、尊重客觀法則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 客觀規律的定義:
- 規律是事物變化發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連結。
- 作用:
- 人們只有在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 創造歷史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必須遵循歷史的規律和進程,把握時代的脈動和契機。
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正確認識與利用客觀規律的關鍵
- 主觀能動性的作用:
- 承認規律的客觀性,不代表人在規律面前無所作為。
- 人能透過自覺活動去認識規律,並且依照客觀規律去改造世界,以滿足自身的需要。
- 辯證統一關係:
- 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性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
- 實踐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統一的基礎。
三、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應用
- 自信自立:
- 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
- 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氣質。
- 四個自信:
-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走自立自強之路。
四、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前提與條件
-
從實際出發:
-
是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 只有從實際出發、充分反映客觀規律的認識,才是正確的認識。
-
只有以正確的認知為指導,才能形成正確的行動。
-
實踐是根本途徑:
-
正確的認識要變成現實的物質力量,只能透過物質的活動即實踐才能達到。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本途徑。
-
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現實的原料,人的意識再「巧」也創造不出任何物質的東西來。
五、發揚歷史主動精神
- 歷史主動精神的定義:
- 基於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而表現出的一種積極、能動、進取的精神狀態。
- 作用:
-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意指要遵循歷史客觀規律,主動積極作為,以歷史主體的主人翁精神自覺促進社會進步與歷史發展。
- 在機會面前主動出擊,不猶豫、不觀望;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推諉、不逃避;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不躲閃。
- 在砥礪奮進中把人們的主觀力量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把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充分發揮出來,贏得歷史主動,贏得美好未來。
總結:
- 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是辯證統一的。尊重客觀法則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而發揮主觀能動性則是認識和利用客觀法則的關鍵。
- 實踐是兩者統一的基礎,透過實踐,人們既認識規律,又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堅定「四個自信」、堅持自立自強,發揮歷史主動精神,是正確處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關係的重要體現。